橙色的核心在黑暗中綻放光芒,緩緩地鼓動。空氣中瀰漫著一絲燒焦的味道,握著融鐵的男士在湊過去火焰時看似鬆了一口氣,他的臉被煤炭燻的黑黑的。每當他對著火焰搧風,火光就會跟著彈出。他接著把燒得紅通通的金屬放到鐵砧上,高舉著鐵鎚並用力地敲下,發出震耳欲雷的聲響。火花就像雷射光一般向房內四處散出,伴隨著規律卻刺耳的敲打聲音。

我們在岐阜的關市,也被稱為刀刃之市。這裡的刀匠製作刀劍、菜刀、餐具等已有800年的歷史。位於岐阜縣南方,這座城市有兩條河川流經。清澈的水質、用來冷卻的優質泥土、豐富的碳礦,以及優良的地理位置,奠定了關市成為銳器產地的基礎。

直至今日,關市有不少製作刀刃及餐具的職人。關刃物產業組合連合會有約60名會員,其中約有10位是製作傳統日本刀的刀匠。擁有政府頒發的許可,維護著日本刀鍛冶的藝術,他們是唯一能夠製作日本刀的職人。這裡的刀物文化深植其中,每年都有刀物節,還有一座關鍛冶傳承館、一座關刃物博物館,以及數不清的刀物工廠及工房,部分還開放遊客參觀。關市是世界上第三大的餐具生產地,就排在德國的索林根與英國的雪菲爾之後

我們造訪了三位日本刀職人以便深入了解這個知名的當地產品。

傳承26代的製刀職人

刀匠們在關市製作日本刀已有800年的歷史,藤原家族自古就一直為武士等人製作日本刀。在刃物屋三秀/關刃物博物館,我們與第二十五代的刀匠藤原兼房25世,以及同時也是為刀匠的兒子藤原兼房26世見面。

藤原兼房26世帶我們參觀這間小小的博物館,向我們解釋製作日本刀的過程。傳統日本刀是用來自島根縣的鐵砂所製作。鐵砂會與碳放在一起,並在800度的熔爐裡煉製,這個過程需要花上三天,由好幾個人輪流注意。三天後,煉製好的鐵會被打碎,並依強度分類成五個不同的等級。高強度的碳鋼稱為玉鋼,是製作過程中最重要的強度之一。

當他們從鐵砂中煉出了不同強度的鐵後,職人就會在1300度的高溫下將其融合。他們要敲打、拉長、折疊數十次。這個過程會減低刀刃的脆弱度。「如果你只用高強度的鐵,雖然很好切但是也很容易斷掉。」藤原兼房26世向我們解釋道:「但如果只用軟一點的鐵,雖然不會斷,但也不好切。」

將刀刃塑形後,職人在表面上加了神秘的黏土。「刀尖上的黏土比較薄,刀背上的黏土則比較厚」藤原兼房26世說:「黏土會影響刀刃上的紋路。」來回拉長與折疊讓鐵呈現獨特的紋路,而職人們可以從紋路看出製作這把刀的主人。

接著,刀會反覆被加熱至800度,並在冷水中冷卻,讓刀刃變硬。從玉鋼到完成品的過程需要花上15天製作。這樣的工法已經傳承了幾世紀,且與在將軍及武士配戴刀的年代時沒有太大的差別,幾乎不變。

今日,製作日本刀受到管控,只有獲得許可的刀匠才能製作武士日本刀。日本只有大約200位刀匠,且每位刀匠每個月也只能製作兩把刀。每把刀都必須經過註冊認證,來證明這把刀是由合格的職人用傳統技法製成。

當一位刀匠不是件易事,所以令我非常好奇他們是怎麼確保品質的。藤原兼房25世邀請我們參觀示範。我們將現代化學纖維布料的外套脫掉,免得因為小火花而燃燒起來。藤原先生跟他們的徒弟都穿著白色棉質的衣服,讓我不禁聯想到空手道服。「棉沒有那麼燃燒」藤原兼房25世對我這麼說。他們的白色衣服被灰燼燻得黑黑的,但白色的布料就像是他們對這項藝術的尊崇。就像是神社鳥居上掛的白色裝飾一樣神聖。

藤原兼房25世往一個放滿煤渣磚的火爐蹲下,兩位學徒跟在他的旁邊,準備好工具挖煤。當他使用風箱時火花四濺,就像是綻放在融化煤炭上的橙紫色煙火。裝著水的木頭籃子在一旁待命。

隨著溫度上升,顏色也跟著改變。藤原兼房25世突然將發光的鐵從火中拿出來,他的徒弟立刻用有規律的節奏敲打,兩人都大聲的叫出聲音。敲打聲與呼叫聲以一個穩定的模式發出,此起彼落,汗珠從充滿熱氣的臉頰上滴落。整個過程非常激烈,讓我忍不住去感受他們注入金屬當中的能量與力氣。每當火花向我這裡飛來時,那種可怕的氛圍似乎也在慢慢地轉移到我身上。

雖然製作刀刃需要15天,但這把刀需要有刀柄、刀鞘,還有其他裝飾等等,通常由別的職人負責製作。因此完成品可以花上二~六個月,甚至是更長的時間製作。

成為一名刀匠

我很好奇當上刀匠的訓練過程如何。一點都不簡單,藤原兼房25世說:「生理上非常艱辛。」但事實上,心理方面也需要花上許多心思,以及時間。

要當一名刀匠,你必須先在擁有執照的刀匠師傅底下,當五年的學徒。「訓練過程很嚴格」藤原兼房25世說:「當他們剛來的時候,他們要負責切炭,打掃並清潔工具,製作掃具等等。隨著時間過去,他們會看著製作過程,一步步學習步驟。當他們在敲打時,我指導他們敲打的技巧:像是握的方式、火的顏色、溫度、敲打鐵的聲音等等。」

淺野太郎就是這樣過來的;他不是出生在刀匠世家;他對於製刀的興趣起於13歲時看到職人製作日本刀的模樣。20歲時他打電話到關市的市役所,詢問了實際能見到刀匠的方法,並花上了一個禮拜見學。不久後,他就成了藤原兼房25世的徒弟。

剛開始的日子很困難,我可以從淺野敘述早期徒弟生活時,感受到他的挫折與堅持。「我從打掃跟管理煤炭開始做起,但當我開始鑄鐵的時候又是另一回事了。」你可以說是一種怦然的感覺。

當學徒很艱辛,他說:「這個是很難生存的世界,你會對自己有很多的懷疑」淺野這麼說。學徒沒有薪水;在過去,學徒可能還可以跟師傅一起住,但現今已經不常見了。而且政府非常嚴格。「他們會來查看我們是不是都有遵守法令」他回憶起。

在五年後的學徒生涯結尾,會有一個10天的試驗。「試驗很難」藤原兼房26世說:「有一半的人都沒有通過」。通過的人通常會遵循傳統,回到師傅底下工作一年,以報答感謝之情。

在這個時間點,你就會成為一位獨立的刀匠,獨自工作五年後,就可以當別人的師父了。淺野現在有一間自己的店「淺野鍛冶屋」。

切出不同道路的雙面刃

日本刀可不是唯一一個在關市製作的刀物,這個城市以各種刀類工具的生產聞名,從菜刀到指甲剪都有。

其中一個知名的刀刃製作所便是G. SAKAI。坂井勇平,穿著工作服的老實男生,是第四代的刀刃工匠,專門製作菜刀、折疊刀,以及可以用在露營、釣魚、划船、打獵的工具刀。他們最熱門的產品線便是不易生鏽的刀具,也是生產時的必備要素。

這間製作所收到許多代工委託製造的訂單,有來自於美國的蜘蛛刀具、Al Mar等公司,國內外的訂單約佔了五五成。「我們在國外有著生產高技術、高品質、高精確刀具的名聲」坂井說:「我們有嚴格的品管,而且使用特別的鐵與材料,在國外是找不到的。」G. SAKAI製作多達200多種的刀具。「我們甚至生產降落傘用的傘兵刀」他說。

在坂井爺爺的那一代,製作刀刃需要大量人力。雖然有機器,但是鑄鐵敲打的步驟仍需要體力活,以及高超的技術。

現今,雖然仍需要精湛的工藝技術,但機器可以減輕許多負擔。也就是說想要找到熟稔所有工法的工匠是一件難事。G. SAKAI導入雷射切割、烙印等自動化,但仍有30%工程是需要人工作業的。

很明顯地坂井仍就享受人工作業的樂趣。他帶著我們參觀製作所內部,裡面有一座小小的刀博物館。他也有提供製刀體驗,所以我就開心地參加了。在他的指導下,我用大馬士革鋼製作出了屬於自己的一把刀。除了讓我自己選擇材質與刀柄,坂井還指導我好幾個製作的步驟,像是拋光,用來帶出刀紋的上沙步驟,以及最後的磨刀。當我們完成時,刀子銳利到輕輕一劃就能把紙劃破。他還讓我在一顆熟番切上試切,切出來的番茄不到一毫米,薄薄透明的。我實在等不及把這項禮物拿回家,讓這把刀在我家廚房大放異彩了。

切的角度

坂井認為他的事業隨著時間只會往更高技術的方向邁進,進而提供更精湛的作品。他希望新的世代能夠適應這項技藝,他們才能因應市場的需求,製作出完美的日常刀具。

但在另一方面,法律管制刀刃製作,就表示真正的日本刀必須遵循傳統製法。但是刀匠們也知道武士刀在現代實在沒什麼實質的用途。在現代「日本刀都是用在大型紀念活動上,像是誕辰紀念、天皇登基,或是相撲橫綱的晉升」藤原25世說:「為什麼製作日本刀?因為在古代,這是一項高超的藝術。世上沒有任何人能做到,所以持續地製作就是在延續這項藝術、這項傳統,來確保它不會失傳。」他說:「日本刀不只是一把用來切東西的物品,而是心,武士之心。」

那他們要怎麼把這項藝術繼續傳承到後代,用原本的方式,讓傳統能延續呢?我問。

淺野認為傳統不該只是單單的傳承,而是要應用在未來上。他試著將日本傳統的刀刃製作技術藉由在世界各地親自示範,來宣傳到各地。他的努力實踐了—他現在在國內外都有強大的客戶支持著。

淺野分享了個小故事,「我到麻省理工學院辦了一場講座。那邊居然有一個鍛冶區,為什麼?」他說:「他們跟我說,麻省理工學院雖然是高科技,但是高科技都是從低科技的基礎而來的,想要有高科技茁壯,那就要保護好低科技。」

他說大多數參加講座,或是來參觀他店的人,都是在科技業、金融業工作,鍛冶他說大多數參加講座,或是來參觀他店的人,都是在科技業、金融業工作,鍛冶這項技術在現今社會中仍有很大的吸引力。「他們努力工作,卻碰不到工作的結果,所有事情都在改變,大家想要從頭開始做起,做出自己可以掌握到的東西。鍛冶是一項古老的藝術,幾乎沒有變。」他認為古早的做法在市場上仍有一定的需求,因為在這個數位的時代,大家會追求最基礎的實體性。這也是這項藝術能夠生存下來的方法之一。

藤原25世說他希望關市的市民可以幫忙讓這項傳統繼續活躍。「這裡的居民跟著這個傳統一起長大,我們希望他們可以為這項傳統感到驕傲,並將製作刀刃的技術宣傳給全世界。」即便日本刀是古時將軍在用的東西,他也看到這些刀在未來發光的可能性,而且是由年輕人所帶出的。他用於接受新的宣傳方式,將日本刀介紹給全世界。「我會想藉由漫畫、動畫等方式來傳承日本刀的文化」他說道,最近他甚至參與了用隕石碎片製作日本刀的工程。一把太空武士刀?聽起來超科幻的呢。

這趟刀刃之市之旅的收穫,遠超過我的想像。這趟旅程讓我重新看待並尊敬工藝精湛的刀匠與他們的傳奇。我希望其他人也能藉由這篇文章感到興趣,進而親自見學甚至體驗鍛冶工房。即便對刀子沒有興趣,我想不管是誰都能感受注入到每一把刀中的工藝與精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