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川鄉是隱身在岐阜山中旁的偏遠村落,白川鄉是一處能輕易忘卻真實世界喧擾的地方。森林幾乎佔了整個村落的96%,雖然很美,但要在這裡生活——特別是在好幾個世代前——可不是一件易事。不過,我很快就了解到這裡居民的生活方式,那就是他們所奉行的「結」的真諦。

這個地區是公認為日本積雪量最多的地方之一,每年平均都會降下10公尺的白雪,覆蓋整個村落,高兩公尺的雪牆更是稀鬆平常。地處偏遠加上嚴峻氣候,讓只有少數人才敢將白川鄉視為家鄉。

白川鄉居民不但適應力要強,機智也得過人,但同時要用深知自己土地的知識,與教育他人的熱情,來積極參與社群與團隊合作。這個地方曾列入飛驒國的領土內,但在1868年的明治維新時期就變成了岐阜大野郡的一部份,不久後於1897年,白川鄉正式誕生了。

雖然合掌造建築的實際由來是一團謎,歷史學家們推測這些茅草屋頂的房屋是在250~300年前所建造的。與世隔絕的白川鄉居民,靠著種植桑樹生存,並建造了經典的合掌造房屋;這種建築在經濟上可以有許多用途。

「合掌造是什麼意思?」您可能會有這樣的疑問。在日文當中「合掌」意指合掌祈禱的動作,「造」則是建造的意思,合掌造建築就是用陡峭屋頂呈現僧侶合掌祈禱的模樣。

每年都有上千位遊客就像我一樣為了這些房屋來訪此地,而有許多人更驚訝白川鄉不僅只是一座室外博物館。這裡不是單純過去所留下的遺跡,而是真真實實在運作的村莊,村民們就像上個世代的家人一樣,繼續生活在這裡。

參觀其中一間對大眾開放的房屋內觀,其精明的建築工法讓我大吃一驚。除了帶來視覺上的衝擊,屋頂的角度是特別設計成這樣,冬天時厚重的雪才不會積著並壓壞了整個建築構造。

像是閣樓的房屋上方的部分,在過去——現在偶爾也是——大多數是用來裝飾,或是用來養殖蠶寶寶,發展蠶絲產業。因為周圍的氣溫不適合種植作物,當地居民為這個村落找出了新的收入來源。

這些扭動的房客在二戰前特別有價值,1920年代~1930年代之間,在尼龍材質尚未被發明的時候,國家生產了大量的蠶絲。養蠶業者會拔山涉水來到白川鄉販賣蠶寶寶,這些蠶寶寶便會在這些房屋主人的照料下生長,跟著白川鄉的聰明產業一同蓬勃發展。

有些房屋是對外開放的博物館,但大多數是私人住家,仍有居民在裡面生活,像他們上個世代的祖先一樣,不受外在世界的干擾。同時兼具住宅與博物館的房屋,就是這裡最知名的和田家。不但是白川鄉最大的房子,還是最多遊客造訪的房屋。這間房屋是和田正人先生所有,是從父母傳承下來的房子。

和田先生是一位時常掛著有感染力的笑容,熱情體貼的男士。他對這座村莊的歷史熟稔,可說是白川鄉最完美的宣傳大使。生於1960年,和田先生在和田家出生長大,但年輕時的大多數時間都在離鄉背井的地方當老師。天生俱來當教育者的料,和田先生現在是一位講師身兼當地的歷史家。

「我還在當老師的時候,在白川鄉之外的地方工作,調職到各種不同的地方」坐在圍爐裏旁邊時,他一邊向我解釋著。但在各地工作旅行過後,他發現最終只有一個命運:「我最後想要住在離我父母更近的地方,在這裡養育小孩,並多多關心這個村落與房屋的事情」。

和田家是村落中最知名的面孔之一,這都要回溯到1995年的關鍵時刻。那一年白川鄉的村落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(UNESCO)列為世界遺產,一處對日本文化代表重大意義的地方。當時,負責審查的委員會要求和田家將房屋對公眾開放,因為它能完整代表這個文化。「在被提出請求的兩年後,」和田先生說:「1997年,我的父母終於將房子開放給大眾參觀。」

將你的房子,這個無數世代傳承下來的房子——和田先生推測他是第二十代的主人——變成一個對外的展示品,讓陌生人可以自由進出,對多數人來說肯定無法理解。但對於和田家,要做出這樣的慷慨之舉完全不用多想。因為這樣的行動對整個村莊都帶來了好處,也是實現了「結」的精神。

「結」之於白川鄉,就像是「侘寂」之於茶道。結是當地居民生存的意義,簡言之,它是一種存在於族群、親密關係、相互幫助當中的精神。當問到他對於「結」進化論的個人想法時,和田先生面帶微笑解釋著:「白川鄉嚴峻的自然環境意味著若不敞胸接受『結』的精神,是很難在此生存下去的。」

和田先生用他的親身經歷,跟我們分享大學時期搬到東京後,他才重新正視自己的家鄉的故事。「我當時住在一間公寓,完全不認識附近住戶,是個很不一樣的經驗。只需要擔心自己的事很簡單,但如果發生什麼事了,我又該怎麼辦?這樣的想法浮現在我的腦中,因為在這裡實在很難想像像東京那種生活。」雖然白川鄉在地理位置上相對疏遠,但其實這裡比東京這個世上最繁榮的城市之一,還更為緊密。

從教育小朋友這裡的歷史,到修築合掌造建築的屋頂,以及保護家鄉免受像是火災之類災害的侵襲,在白川鄉的每一項事物都是團隊合作的結果。正因為他們懂得如何保護自己的家鄉免遭災害的波及,村子才能夠保留至今。這裡的房屋仍是各家自豪的自有財產。說到這些無價房屋的未來,當地流行一句格言「不賣,不租,不毀」。和田先生告訴我,外地人必須嫁進這裡的家族,或是當合掌造建築主人的兒女,才有榮幸在未來擁有這一棟房屋。

有一個白川鄉荻町自然環境守護會,」和田先生說:「所有居住在這裡的村民都是會員之一。每個月都會開會來討論這個地區的改變。」白川鄉的保護工程,就像過去一樣深根在未來。「我們發覺只要努力保護自然環境,這裡就會是一處一直讓人想造訪的地方。」和田先生這麼深信著。

近期這裡變成人氣的旅遊景點,但從當地居民培養並維護文化真實性的熱情,就可以看出他們對於快速賺錢的大眾旅遊業相對免疫。因此來到此地的遊客,就能像我一樣獲得更深入的體驗。白川鄉絕對不僅只是個用來旅遊自拍的漂亮背景而已。

雖然多數人白天參觀完後不到傍晚就離開了,但當地居民非常鼓勵遊客們在真的合掌造屋內住上一晚,這樣不但能幫助維護村落,還能親眼見證當地居民的真實生活,以及白川鄉的運作方式。

我很幸運地能夠在合掌造民宿內住上一晚,在這間維護良好的傳統房屋內過夜的新奇體驗著實讓人興奮,但最讓我難忘的是一點一滴的小細節。從美味的家庭料理晚餐,到熱騰騰的洗澡水等等,就像是媽媽般地熱情好客。在這些當地住宅內度過一夜遠超過了只是找個地方休息,而是一堂親切的日式待客之道的課程。

當問到工作中最棒以及最具有挑戰性的部分,和田先生——補充一下他仍然生活在和田家——沈默了片刻。「我覺得維護房子並保持傳統鄉下的景色,是最大的挑戰。」他說:「保存維護需要花上很多心力。」

最棒的部分?很簡單。「能夠向遊客展示當地文化以及村民的生活,」他繼續解釋著:「當大家來到這時,不會只用眼睛看,而是深入了解整個村落的歷史與文化。而我的工作就是負責向大家展示這些。」他是一位真正的白川鄉居民,不吝於分享。「我想『結』就存在於我的DNA內呢。」他笑著說。

隔天,我與一位叫做黑木雄大的人碰面。黑木先生是將動人的村落房屋保持在完美狀態的負責人之一;他是一名茅葺職人。

「30歲之前我一直在建築業工作」他解釋道,在想到要幫助維護自家的傳奇後,他轉換了跑道。他做修復合掌造建築這一行已有五年,同時也是帶頭向這裡的大家宣導種植用來建築屋頂茅草的人。

「我們現在大多數用的茅草都是來自於靜岡,」黑木先生解釋:「但以前附近的山都長滿茅草。」以前村民都擁有一塊在白川鄉附近的山。在那些土地上,傳統上屋主會種植茅草,用來修築家裡的屋頂,可說是自給自足精神的極致發揮。但現今交通變得更便利發達,從較為溫暖的地區運送茅草過來更為簡單了。現在的山頭上大多數都種滿了日本榧樹。

「現在所使用的茅草大約90%都是來自外縣市,只有10%是本地的茅草。」黑木先生推測。現在部分屋頂是用當地種植的草來建築,但是這些草跟以前比起來更難種植,也不是隨便什麼草都能用,一定要用特別種植的。而且,如果他們可以用當地生產的草,黑木先生認為這樣會「比較實惠」但是他闡明:「那不是重點,我想要推廣的原因是因為我想要保留這個村落最真實的精神。」「雖然仍是一場夢,」他說:「但是這是我想要實現看看的夢想」。

當一位茅葺職人並不是件易事。一個屋頂需要花上一個月才能修復完成,而每間房屋約每20年就要翻新一次。要做這項工作,你必須要身形剛好,不怕高,願意在嚴峻的氣候下工作,訓練有素,且對曬乾茅草的最大弱點具備完整的知識——根據當地居民的說法,也就是雪(積雪的重量與腐朽茅草的可能性)。

日本全國的神社、寺廟等建築修復相關產業,都面臨年輕人力短缺的問題。因此我很驚訝看到大部分的職人都特別年輕。根據黑木先生的說法:「其實村裡有很多人想當茅葺職人,但很可惜要修復的房子不夠多,沒辦法滿足應徵需求。」要怎麼樣才能當一位茅葺職人呢?「在這裡工作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茅草屋頂,所以大家都有一些背景。」他解釋著。

我問黑木先生為什麼他覺得這份工作這麼熱門,他的回答呼應了前一天和田先生所提到的「結」的精神。「我們教導孩子們關於這個村莊的歷史,並走進校園內啟發學生們。因此很多小朋友覺得我們在做的事情非常酷。」

在與和田先生、黑木先生聊過驅使白川鄉「結」之精神的原因後,我覺得獲得了一個重新審視自己與世界關係的角度。仔細想想,那些在過去與世隔絕時所深植在人性中的古代哲學,至今仍有如此深重的地位,實在是很令人著迷。

當我們覺得現在這個世界變得更為「緊密連結」時——無論是物理上的道路及建設,或是溝通上科技進步的方面——我們仍然能從像白川鄉這樣的地方,學習到人與人之間真正的連結。